填志愿考的是家庭智慧
如果說高考考的是學生智慧,填報志愿則從某種程度上考的是家庭智慧。何謂智慧,至少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成敗來衡量”,或者把它等同于聰明,以為絕對的智慧就是精準地計算以及穩贏不輸。其實,聰明只能是小智慧,一個高明的心理智慧則包含了三個層次,這對高考志愿填報也不例外:
第一重心理智慧——考驗的是學生和家長統籌兼顧的能力,即如何追求收獲的最大化。對于那些考分不上不下的家庭來說更是如此,實力、牌子、環境、專業、發展、關系等等決策因素一個都不能少,可以說考慮得越全面,我們達到預期的概率就越高。這一階段最忌諱的是投機取巧,思路、方向和定位都不清不楚,沒有自己的主心骨,聽風便是雨,結果只能是感嘆時運不濟。
第二重心理智慧——考驗的是學生和家長自我調節的能力,即如何把握損失的最小化。高考填報志愿絕對是一件耗費心智的事情,原因正在于,有時即便是周密分析、仔細權衡,結果還是有許多不可控因素令我們不能完全事遂人愿。此時,良好的心態就是把握好定位,不到最后關頭絕不輕言放棄。如果這一階段心浮氣躁,妄自菲薄,那往往是無法把握可能的機遇,最終只能是怨天尤人。
第三重心理智慧——考驗的是學生和家長挫折復原的能力,即如何保持發展的可持續。要知道生活中畢竟不是凡事都可以精準算計只贏不輸的。記得幾年前一次在國外參加“問題解決技能培訓”時,在學習和演練了各種解決問題的技巧后,給我們培訓的教授突然問了在座學員一個問題,大家知道解決問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在學員們一番爭論后,教授給出了他的答案:學會接受問題暫時無法解決。
我想具有這第三重智慧才是大智慧,這種智慧讓我們追求的是努力下的自然結果。從這個意義來理解,即便本次填報志愿的結果遠遠偏離了愿望,也絕不能就此自暴自棄,把它當做世界末日。理想的心態應當是及時把注意力轉移到未來,設定短期目標,讓自己保持盡快達到下一個拐彎處的動力,比如把進學校大二后換專業或者計劃考研作為自己下一個奮斗目標,爭取以小投資來換取未來的大收獲。
(責任編輯:杜嬋娜)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