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位專家學者一致呼吁高考招錄消除歧視(2)
高考招錄中拒絕歧視倡議書
2008年9月,浙江大學學生雷闖在中國科學院的碩士研究生 入學考試復試中,因擔心身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而被拒收,便向524位中科院院士寫信求助。近日,雷闖再次致信中國高校校長,呼吁高考錄取中不要有乙肝歧視。
當前,高考錄取正在緊張進行中,為了保證每個人受教育的平等機會,作為高校教師,我們向全國高校發出倡議:在高校招錄過程中,堅決杜絕任何錄用條件的歧視,以避免任何教育機會不平等問題的發生。
我國高考錄取在分數線要求方面是比較公平的。但是,有眾多學校和專業的錄取條件,都或多或少地帶有歧視性:如性別、身高、殘疾、不必要的健康要求等。拒絕錄取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是其中一個突出問題。
很多學校不顧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另行設定更為嚴厲的體檢要求。并且,對乙肝病毒攜帶者拒收、開除、強制休學或者強行隔離住宿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2004年9月,河北經貿大學55名攜帶乙肝病毒的新生被要求休學回家;2005年11月,山西農業大學強制29名乙肝病原標志物檢測為“大三陽”的新生休學治療,并要求取消體檢復查不合格或逾期不辦理入學手續者的入學資格;2007年8月底,云南省工業高級技工學校在對新生進行乙肝體檢之后,令74名被檢出乙肝陽性的新生退學。高校的這些做法嚴重侵犯了公民受教育機會平等的權利,也是對法律的嚴重違反。
目前我國已有多項法律法規保護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受歧視。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就業服務和就業管理規定》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乙肝病源攜帶者從事的工作外,不得強行將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作為體檢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要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國家衛生部《預防控制乙肝宣傳教育知識要點》也指出:“乙肝病毒攜帶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沒有區別。由于乙肝傳播途徑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在生活、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中不對周圍人群和環境構成威脅,可以正常學習、就業和生活!笨梢姡诖髮W錄取中任何對考生進行乙肝血清檢查的要求和拒絕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行為均是違反法律的。
除了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歧視外,目前我國大學招錄中基于殘疾、身高、容貌、戶籍、性別等方面的歧視亦是相當嚴重,而這些歧視行為均為《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所禁止。此外,對少數民族考生加分以外的各種高考加分也是招錄中的歧視現象,亦是導致教育機會不公的重要因素。這些都與憲法和法律相悖。
平等權是公民的基本憲法權利。而受教育的公平機會是每個人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社會平等的起點。高校作為教書育人、授道解惑的場所,在遵守法律、尊重人權、實現平等機會方面,理應率先垂范,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的平等觀念,提升社會的尊重人權意識。
我們知道,當前在我們的社會就業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嚴重歧視,但是這些歧視絕對不應在大學中發生。在現代社會中,歧視被視為野蠻的、不可接受的現象。2005年初,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H·薩默斯僅僅因為在一個會議上一句“女性學理科天生不如男性”的言論而遭致輿論的批評,最終不得不引咎辭職。這就是一個文明社會對待歧視的態度。如果我們的高校中,還發生公然的違反法律的歧視行為則是完全不應該的。
發起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蔡定劍
2009年7月17日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