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改不能總成“爛尾樓”
湖南以“全國首次”之勢,取消文理分科之后,國內不少輿論特別興奮。有媒體在報道中甚至宣稱“湖南的新高考方案已經上報教育部審批,將從明年起執行”,意思很明白:湖南這次動真格了,取消文理分科終見實質性進展。而對于筆者撰寫的質疑這一改革“換湯不換藥”的文章,也有網友質疑筆者為什么就不愿意相信湖南的改革,給基礎教育帶來了福音。
輿論的興奮只有兩天———18日的《京華時報》報道,湖南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湖南高考仍然實行文、理分科考試,不存在一個考生同時要考文、理科目的情況,并否認了媒體宣稱湖南要出高考新方案的消息。高考仍舊要實行文理分科考試,而中學卻不能文理分科,大家于是恍然大悟,這不過是又被教育主管部門折騰了一把。
同樣的“重大改革”,還有幾樁,都引起輿論騷動。一是重慶市教委決定,從今年起,將逐漸全面取消各類學科奧賽的升學加分。二是成都市出臺四條“鐵令”,準備對奧數進行“最嚴厲、最徹底”的整治,用一年時間讓學生告別被奧數摧殘的“舊時代”。
對于教育部門的上述做法,家長和網友高度贊成,認為如此一來,中學生的負擔將要輕很多,“裸分考試”將捍衛高考公平。同樣,對于筆者認為“取消奧賽加分,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的意見,有網友質疑我是不是自己辦了奧數培訓班,在為奧數教育的既得利益者說話。
不得不承認,政府部門的上述改革行動,確實撓到了輿論的癢處,所以得到的正面評價遠多于負面評價,但是,如若仔細分析上述改革的推進,就會發現,由于沒有配套政策、無法突破當前的高考制度框架,改革其實很難有成效——— 除了湖南已經主動承認沒有改革高考的打算。就取消奧賽加分來說,2006年,江蘇地區就在高考中取消了奧賽加分,但據媒體的調查發現,民間的奧數培訓熱并沒有消退,原因有三,一是教育部仍舊保留奧賽獲獎的保送生政策;二是高校的自主招生,評價學生的特長,要看相關的競賽證書,高校的意見是,在沒有其他指標的情況下,競賽證書顯然是比較便于評價的指標之一;三是一些家長送孩子上培訓班,并非沖著獲獎加分(獲獎加分的名額其實十分有限),而是讓孩子接受這種更大難度的培訓,以便提高高考成績。所以,奧賽熱之根,表面上是獲得加分,其實,還是高考強調分數的考試錄取制度。
對此,教育部門不是不明白,但是一方面可以順應“輿論”,另一方面,也可增加改革政績——— 在一些地方教育部門看來,只要做出“改革動作”,而不管改革是否能推進、是否能取得效果,也算是政績,所謂“說過了,就是做過了;做過了,就是做好了”,這才導致有的地方每年都有新改革方案的出臺:今年調整是“改革”,明年取消今年的調整也是“改革”。
其實,對于影響廣泛的教育政策來說,是十分忌諱經常調整、變動的——— 到了學生高二時,才告訴他即將面對的高考新政策,他怎么準備?——— 我國的教育政策,頻繁變動,主要原因就在于變動的權力掌握在有關部門手中。只要有關部門想變,不需要調查,不需要聽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的意見,不需要提交人大機構討論、聽證、審議,就可以推出。這種決策,不但使教育政策受到行政領導的強烈影響,而且也使教育政策缺乏充分的論證,而在推行中遇到各種的難題,往往使改革變為“爛尾工程”,推行不下去又推倒重來。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