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專業需理性
常識告訴我們,看待一個問題,既要看它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它不好的一面。在高考(論壇)填報志愿的時候,我們一直強調要選擇好專業,因為好的專業決定著未來的就業狀況。但話說回來,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就比如高考志愿中的“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的變化,可能填報志愿時是“熱門”的專業,到大學畢業的時候因為畢業生人滿為患,成為就業的“冷門”;而一些高考時的“冷門”專業,在你畢業的時候一下子變成了香餑餑,成為就業的大“熱門”專業。所以,如何尋找“冷門”專業的“熱點”,努力使自己的“冷門”專業成為幾年后的就業“熱門”。
據權威部門統計,過去被視為冷門的專業,如今成為了就業熱點,例如農業類專業。這一變化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填報志愿時,不要片面追求太“熱門”的專業。
一名考生從上大學到他畢業,需要3~4年的時間,這期間專業的就業“冷”“熱”變化是可能發生的:有可能過去是熱門的專業變成就業時的冷門專業;過去的冷門專業,變成就業的熱門專業。只有一種專業是永遠熱門的,那就是高精尖的專業。任何一個專業,只要做到高精尖,就可以長久地維持它的熱度。
“冷門”和“熱門”是相對而言的,尤其是對于社會大多數人來說。當一個專業成為熱門,報考的考生必然會增加。這種結果往往超過社會對這一專業需求的增量,最后必然造成就業困難,致使過去熱門專業成為冷門,比如法學類、藥學類以及公關管理類等以前的所謂熱門專業,到最后造成大量畢業生無法就業就是一個例子。相反,過去的冷門專業,由于報考人數少,相關方面的人才也少,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人才的缺乏必然導致相關專業成為就業的熱門。
對于一段時間內社會公認的熱門專業,報考的人必然多于社會所需求的,這主要是源于人們的普遍群聚心理,這種心理在社會需求的保障機制普遍缺乏的情況下更起作用。最后的結果自然就是人踩人、人壓人,少數人可能在競爭中得到好的機會,而更多的人則在競爭中被踩在了地上。事實證明,普遍地追求熱門專業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因為我們的社會既需要這樣的人才,也需要那樣的人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可能維持在一種專業的熱度上,所以人們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保持更多的理性。自己的成績能夠選擇到好的、熱門的專業自然是好事,但也不是說選擇了冷門專業一輩子都完了,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因為很多冷門專業都是有“熱點”可尋的。如果我們把握了這個原則,即使是高考時選擇了“冷門”專業,說不定在就業的時候就變成了“熱門”!
相關的案例和報道非常多,都是在說明一個問題,即專業的“冷”“熱”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發生變化。我們要做的是從哪些冷門專業中發掘它的“熱點”。我們先來看一些最近幾年的就業冷門專業。
在教育部2007年發布的專業就業率中,就業率比較低的本科專業是:法醫學類、法學類、預防醫學類、藥學類、哲學類、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新聞傳播學類、社會學類、力學類、草業科學類、教育學類、海洋科學類、中醫學類、公關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
從這些專業之前的就業情況來看,確實是屬于就業的冷門專業,但是并不能說四年后仍然還是就業的冷門專業。至少,從現在的國家政策和發展重點要求以及社會需求來看,未來幾年內農業經濟管理、新聞傳播學類、海洋科學類、教育學類、藥學類、預防醫學類,這些專業基本上都會演變成就業的熱門專業。
(責任編輯:杜嬋娜)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