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心聲:兒子高考“掉鏈子”了怎么辦
6月26日晚,我和妻子陪著兒子守在電腦旁邊,等待著零點的到來。三口人都十分緊張,因為到了那一刻,兒子的高考成績就可以在顯示器上邊展現出來。
當看到語文102分、數學115分、外語141分、綜合205分,總分563分的結果時,兒子流淚了。我和妻子雖然心中不愉快,但還是在勸兒子不要介意……
由于兒子初中畢業是我們學校三百六十多個學生中的第一名,高考的估分后結果讓我感到“很不滿意”,不由自主地產生了希望兒子復讀一年的想法,但兒子一直決定只要所報志愿的一本能夠達到錄取分數線就走。今年河南理科的一本線是567分,兒子所報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英語專業看起來已經沒戲了,為此我的心中反而產生了一絲“竊喜”。
根據兒子在初中的學習成績、高考實際得分和考完后兒子自己的感受,我分析了兒子這次“掉鏈子”的一些原因:首場語文考試兒子有些怯場了,雖然兒子的語文老師看到兒子在考后重新展現的作文說至少能得50分,但是語文知識失分較多;理綜原本就是兒子進入高中的“弱項”,物理成績一直都不大理想。
不過,這些都是客觀原因,最為關鍵的是兒子進入高中后“過于充分地發揮”了他上初中那幾年的經驗——臨陣磨槍。由于兒子就讀的那所高中就是他爺爺以前工作的學校(當時已經退休的父親尚被學校聘用),距離他爺爺家很近,所以自然那里就成了兒子上高中的住宿之處。“隔代親”的現實難免產生放松要求,由于恐怕父母生氣我也只能在背地里對兒子叮囑幾句。這難免使兒子對自己的要求放松,一直成績在年級前50名之內又使他感到“心中有底”。
我還告訴兒子:在上高中的三年期間你不應該驕傲自滿,還不時和同學同學外出吃飯、到 KTV唱歌等,這些也會分散你的一部分精力。
回顧以往,高一首次考試兒子得了795分,名列年級第16名;當時第一名的那個同學是847分,相差52分。兒子初中考高中的成績名列我們學校第一,我當時就給兒子指出,那個學生上初中是在地方的縣級學校,教學條件和師資都肯定不如我們這里;而且進入高中的時候你們的起步點就不同,所以不應該與人有那么大的差距,并讓他從自身查找原因。當時兒子對我的這個提議很不滿意,說人家那成績是整天抱著書本“死學”才得來的。我對兒子提出:即使是“死學”,三年后人家可能進入清華或北大,而你這種“活學”方式,將來高考時的成績可能會使你對自己也“不滿意”,這樣只會給自己留下一絲遺憾放在心里。“隔代”這個關系存在著微妙的“親熱”,他的爺爺、我的父親對我的這些看法提出了“抗議”,讓我不要對兒子的要求太高,順其自然地由他發展。為了避免父親生氣,我無語。但是,在我的內心從不死心,不認為兒子的學習成績就該比人家低;為此我曾經背地里屢次勸告兒子努力。但是,他爺爺的“圣旨”使他沒有把我的話聽進耳朵眼里去。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