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不公布造假考生名單怎知取消錄取資格
重慶市7月7日取消了31名違規更改民族成份考生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錄取資格,但是依然沒有公布這份被媒體持續質疑的考生名單。對此,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今天表示,這31名考生系青年學生,重慶市未公布考生名單,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關心和愛護,有利于保護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中國青年報》7月8日)
重慶市招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取消31名違規更改民族成份考生2009年高考錄取資格,此舉符合民意,體現了有關部門堅決打擊高考造假的決心和力度,有助于維護高考公平,但是重慶市招辦繼續拒絕公布造假考生名單的做法就無法得到民眾的支持,而且其拒絕公布造假考生名單的理由也說不過去。
重慶市招辦表示取消了31名民族成份造假考生的錄取資格,也就是這31名考生將不被任何高校錄取。但是招辦沒有公布他們名單,也就是說社會不知道這31名造假考生究竟是誰。換言之,即使高校錄取這31名被取消錄取資格的造假考生,外界也不知道,因為外界根本不知道哪些考生是造假考生。從這個角度說,重慶市招辦在公布31名造假考生的前提下取消造假考生錄取資格的做法實質上等于沒有取消錄取資格。
重慶市招辦不公布這31名造假考生,給的理由是為了對未成年的關心和愛護,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換言之,如果考生不是未成年人的話,重慶市招辦就應該公布他們的姓名。按照正常的接受教育年齡計算,以6周歲入小學開始,接受6年小學教育、3年初中教育和3年高中教育,參加高考時已經達18周歲。可以說當代參加高考的考絕大多數考生已經成年,只有少數參加高考的考生是未成年人。為此我們有理由懷疑重慶31名造假考生不全是未成年人。因此重慶招辦應該立刻公布31名造假考生中成年考生名單。
如果說不公布造假考生名單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權益,但是如果不公布已成年的造假考生名單,我們完全可以懷疑重慶市招辦是在為造假遮丑,甚至是掩蓋某些真相,甚至可以懷疑重慶市招辦拒絕公布造假名單是為了掩蓋重慶市招辦參與造假的事實。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