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元重獎的高校生源大戰(zhàn)給考生更多選擇?(2)
朱堅認為,學校的此項做法并非首創(chuàng)。國內外高校都有類似的獎學金制度,2008年,學校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推行了力度較小的新生優(yōu)惠政策,有8名新生被免4年學費、14名學生被免1年學費。他們進校后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異,綜合素質高,給周圍的同學樹立了榜樣,這是“千金難買”的效果。
對學校拿出20萬來吸引高分考生這一做法,浙江師范大學2008級本科生林蓉(化名)持贊同意見。她告訴記者,校園網(wǎng)上有討論的帖子,大多數(shù)同學都覺得不錯,此舉表明學校對優(yōu)質生源的渴望,有助于學校提升競爭力。
作為2008年全校文科前20名,來自農村的林蓉入校后獲得減免第一年學費以及1000元獎學金的獎勵,“這是意外的驚喜,幫助家里減輕了負擔。”她同時表示,高考志愿與學校獎勵無關,“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教師,我所遇見的優(yōu)秀老師都來自浙師大,所以就把浙師大作為第一志愿。”
生源大戰(zhàn),給考生更多選擇?
“高校紛紛出臺重獎高分考生的政策,是生源競爭加劇的產物。”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孫恒說。據(jù)了解,浙江省自2007年始實行平行志愿,2009年考生可一次填報5個第一志愿,給高分考生提供了充分的選擇機會,客觀上也給非頂尖的高校爭取好生源上增加了難度。
浙江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莊華潔介紹說,在國外大學,為了吸引優(yōu)秀的學生,采取全額獎學金和半額獎學金來解決學費、生活費,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
近年來給大陸高校造成強大招生壓力的香港高校,吸引生源的一個重要措施是提供高額獎學金。如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均設有面向內地的高額入學獎學金,有的高達40余萬元,相當于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全免。內地高校也紛紛效仿。如西安交通大學2008年招生時承諾,考生高考成績處于所在省份的前三名,該校會獎勵8萬到12萬元。
記者從浙江省教育廳計財處了解到,高校獎學金(助學金)的上限和下限,國家沒有明確規(guī)定,資金來源也可以多樣,贊助或者內部自籌,屬于高校自主權范疇。“當然,我們并不鼓勵這一做法。”有關負責人說。
考生家長徐旭飛認為,按常理推斷,高分考生除非家境實在困難,否則獎勵的錢再高,也不會“折腰”。浙師大20萬重獎的實際意義在于,大學從前靠名氣和實力來吸引考生,如今增加了一種經(jīng)濟手段,只要不違規(guī),最終的受益者還是學生。
“填報高考志愿是一個雙向選擇,最終的決定權在考生。大學的高額獎勵在實際中為寒門學子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只要教育部門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把獎勵控制在一定額度內,避免引起更多的負債,我覺得無可厚非。”大一學生陳元海說。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