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高考弊需“猛藥”還高考一個公平的環境
隨著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各地高考狀元陸續出爐。重慶市今年的文科第一名何川洋因為其少數民族身份有假,還未來得及品嘗獲得高分的喜悅,就陷入被媒體廣泛關注的丑聞之中。何川洋之所以被格外關注,也是與其父母在當地的政府要害部門中當權有很大關系。
現行的高考選拔制度,是中國龐大的考試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度決定著數千萬人的命運與前途。歷年都有因高考獲取高分上名校而成佳話者,也不乏有人因作弊制造高考丑聞而備受考問與煎熬。近兩年來隨著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借助網絡的超快傳播速度與網民的廣泛關注和參與,那些與高考相關的丑聞被揭露于大庭廣眾之下,昭然于世,很多隱藏于黑暗之中的暗箱博弈暴露出來。
高考首先是一場顯性規則體系下的游戲博弈過程。高考游戲的制定者與參與者之間、出題者與應試者之間、考生相互之間,無不相互博弈、互比高低。雖不能以刀光劍影、道魔斗法來比喻,但博弈各方確實在過程之中也是各顯神通、水漲船高。雖然如此,大家在同一個規則體系下博弈,愿賭服輸,數十年總有幾家歡樂幾家愁,人間悲歡幾許倒也正常。
然而,這種平衡總是被打破。總有不按常理出牌者,試圖以改變游戲規則的方式在博弈過程中取得先機,占得便宜。高考招生整個流程都被眾多的鉆營者分析透徹,作弊黑手伸向各個環節,或改換身份,李鬼換李逵,以少數民族考生身份獲取加分;或是以次充好,名不符實;更有甚者,連祖宗八輩都完全拋棄,更名改姓、冒名頂替去上大學。歷年作弊現象層出不窮,手段五花八門,雖有被揭露、受到懲罰者,但是前赴后繼,總有甘愿冒險者。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被揭露者只是少數,多數情況都會相安無事。高考的規則體系雖然千瘡百孔,但在不斷地亡羊補牢過程中依然主導著最核心的人才選拔機制。
讓人憂慮的是,被揭露的高考弊案中,總有掌握公權者參與其中。他們熟知游戲規則,一方面在道貌岸然地維護著規則體系,另一方面又在不遺余力地破壞游戲規則,以公權謀取私利,其作弊手段和方式往往能發揮到極致,揭露出來后足以讓大眾瞠目結舌、嘆為觀止。其社會負面影響往往也很大,讓平民深感不公、輿論嘩然,高考選拔機制的公平性、公信力一次次地接受著質疑和考問。
解決這類問題,就要用“重典”、下“猛藥”,從知法犯法、執法犯法的利用公權作弊者入手,一旦發現追根溯源,違紀者問責,違法者究刑,不推諉、不手軟,讓心存僥幸者警醒,還高考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