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時期心理調節不能少 別把放松變成放縱
后高考時期心理調節不能少
正確評價自己,學會全面地看待事物,是戰勝失敗、挫折的重要法寶。不僅要敢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而且要善待自我、愛惜生命;不僅要看到事物的陰暗面,而且要看到光明面。高考落榜不一定是壞事,只要樹立信心,在高考年齡放寬的條件下,來年再考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考后狂歡不可取
高考結束了,考生最緊張的時期過去了,但是距離高考發榜的日子還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考生們進入了“考后狂歡時期”,而考后兩周往往是考生心理問題的高發期。據心理專家介紹,從高考結束到發榜,考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不比高考前少。考生的心情仍然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有些考生覺得自己發揮不佳,心情低落;還有些考生感覺自己非常郁悶,不敢對家長和老師傾訴,壓力積蓄在心中無法發泄出來,所以考后心理調整還是非常重要的。成績怎樣?能否被錄取?考生對此會焦慮不安。
別把放松變成放縱
考生的累多是“心累”。考生經歷了幾個月的緊張備考,心理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確需放松,但是放松絕不是放縱。考后一部分考生自認為不錯,就想通過通宵上網、打游戲、聚會、狂歡等徹底放松自己。現在考生的身份變了,參加完高考后,原來的學校不管了,還不知道將來是哪個大學的學生。還有,在報到之前,新的學校還沒有完全進入管理的狀態。家長對學生考后的心理也不像考前那樣關注了。考生的生活方式在中學是被學校管理的,但是現在已經開始了自己管理自己這樣的新生活狀態,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面,許多潛伏的心理危機就容易出現,比如焦慮、緊張。家長可引導孩子聽聽歌、搞搞體育鍛煉,或外出旅游,還要與孩子多溝通,以便應對即將到來的落榜、入學等各種問題。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