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建議 “準確估分,定位院校”
離高考分數揭曉雖然還有數日,但這幾天,關于高考志愿填報的準備工作必須展開了。今年各類別批次的正式填報志愿只有短短兩天時間,不做準備的話,到時一定會措手不及。
6月14日,由《寧波日報》“城事周刊”和市新華書店聯合舉辦的“高考志愿填報”專題公益講座上,杭州眾才高考服務中心主任、《浙江省高考志愿填報指南》主編、心理咨詢師張雪平給出了這樣一個建議:“準確估分,定位院校”,根據估分確定10到20所對應“門檻”的目標院校,然后具體了解院校的招生章程、錄取規則等信息。
這幾天,甬城各種高考志愿咨詢活動為數不少。
從家長和考生的提問中,有關專家發現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就是總問一些重復性很強卻又是對填報志愿沒有多大幫助的問題。比如“請問我能被你校的某某專業錄取嗎?”“你們學校的分數線是多少?”幾乎每個考生都想從咨詢人員那里得到一個肯定的答復,但事實上在錄取尚未開始前,誰也無法給出確定的答案。這樣不但白白浪費了咨詢機會,有的反而還產生誤解,以致志愿填報失誤。
那么,考生及家長在面對眾多途徑的咨詢時,怎樣和咨詢人員溝通才能最有效地達到咨詢目的?
張老師認為,除了招生章程外,還可關注這樣幾方面內容:學校的辦學特色,在哪些學科專業辦得最好?專業的優勢有哪些?師資的結構、水平如何?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比如就業穩定后的薪資水平如何?專業的實驗、實訓條件怎樣,在各學期的教學計劃中怎么安排?學生的教育管理如何?等等。
在張老師看來,運用何種提問方式也很講究。提問方式分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
封閉式的提問方式,比較不利于話題的延伸以及雙方的溝通,張老師建議考生和家長在咨詢時多采用開放式的提問方式,如多用“什么”“怎樣”“如何”,而盡量避免使用“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