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辦負責人談報志愿:知己知彼方能一擊而中
緊張的高考已經結束了,填報志愿又成為考生和家長的一道難題。別發愁,我們今天專門請專家為你支招。省招辦相關負責人對你說:填報志愿必須做到知己知彼、量力而為。
知分填報志愿風險大
省招辦一位多年從事高考招生工作的負責人對記者講,知分填報志愿的風險在于,考生雖然知道了自己的分數,甚至在全省的位次,但你卻不能掌握到在你 分數之上的考生都報了哪些院校。因此,如果填報不當,就會形成各錄取院校在高考分數上的“斷層”和考生志愿的“扎堆”。
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就要求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不能單純地以去年錄取分數來衡量某一所學校今年的錄取分數線。更不能完全依賴社會上對分數線的預測。高校預估分數線只是學校在正式錄取工作開始前,結合往年錄取經驗和當年考生分數分布情況而作出的一種預測,并不代表院校的錄取承諾。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最多只能將其當做一種參考數據。同時,考生要慎重對待自己的選擇,留有余地。尤其是“臨界線”的考生,往往以為自己正好搭在高校錄取線上,就大膽填報,這樣風險往往是很大的。
知己知彼方能有把握
知己知彼是知分后填好志愿的一個重要前提?忌诹私庾约嚎荚嚳偝煽冎,還要了解自己的總分在學校、全市乃至全省的排名位置?偡趾苤匾,但更具價值的是考生總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排名位置,參照這個位置大致能判斷自己能進哪一類學校。同時,考生也要兼顧自己的實力和興趣。一般情況下,招生學校對考生報考專業相關的學科成績要求比較高一些。
考生在做到知己之后,還要知彼。省招辦相關負責人在此提到,考生可將欲報考院校在我省連續三至四年的錄取分數線加起來算出一個平均值,作為今年錄取分數的一個參考。另外,考生對自己所報學校招生的“大小年”情況也要有所了解。在高校招生工作中,時常出現有的高校第一年生源爆滿,但由于計劃有限,肯定會有很多考生被淘汰出局;第二年考生們為吸取經驗教訓,不敢報考這所學校,結果可能造成招生人數與報考人數相差不多,報考者中大部分都會被錄取。所以,考生應對自己報考院校的“大小年”情況,有一個充分的估計。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