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家楊懷珠回答高考生在線提問
去年大同有個家長發現我的書,報志愿第三次,報志愿估分出現誤區,孩子是文科,估了530分,估出來以后,這個家長就說,別的孩子平時不如我們孩子,估分都比高十幾分,二十分,是不是我們孩子估得低了一些,重新弄一下,孩子受他的影響,心理上馬上產生變化,第二次估出540,因為他補習第三年,想上理想的學校,心里期望值提高了,我說文科比較難報,文科招得少,錄取率低,我說文科保守一點,當時一本線按550算,二本線510,你540的話,離一本線十幾分,萬一失誤,你第三次絕對不能再失誤了,你干脆就在山西省內,文科學生去綜合性的院校也可以,山西大學是二本,但是在西安不是校本部,要不是山西師大,地方在臨汾,我就說太原師范學院,在太原市,他鬧來鬧去,補習三年,心里不甘心,老去海南大學,海南大學往年高出二本線就是15、16分,現在估了540,高出二本線是27、28分,肯定去海南大學是540沒問題,最后分析了半天,我說540到底實在不實在,他說沒問題,再低也不能低540,我說這是你說的,你要是估了低就不好辦了,那好,你報海南大學,把太原大學作為第一志愿,結果一出來是529,海南大學投檔線536,這不怨我,你說540不能再低了。同學們在估分的時候,不能受別人的影響,根據自己考場的情況估出來實事求是的,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和平時的排隊比了,這個時候如果發揮得好,就考得棒,發揮得差,就考得差。平時的排隊只能作為參照,現在因為報志愿就是看估分,估分誤差太大,就沒法說了,最后這個孩子很可惜,就沒報上,這個家長現在會報志愿了。這還是定位。
再說一個估分,去年有一個孩子,估了620,去年一本線550,文科高出一本線70分,減掉10分610,還高出一本線60分,高出一本線50多分敢報北大,我馬上說北大,因為我已經減了10分,估計沒多大問題,結果分一出來,糟了,他是603,少了17分,北大605,我說這不怨我吧。又糟了。結果北大沒去成,又補習。除了北大以外,哪個學校都能去,就是北大差兩分,估分出現誤差,如果估分實在一點,北大不要了,隨便哪個學校都可以走。所以他沒有去,不知道今年什么情況。選擇志愿就是幾個原則,覆蓋所有的估分誤差區,這樣才對,這樣才能兼顧到各種情況。
主持人婁雷:我覺得就像你說的它真得是理性的思考過程,而不是像家長說的填報志愿就是憑感覺,在這件事情上憑感覺是玩不轉的。
楊懷珠:這是實戰狀態,根據分數,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現在是估分,所以你估分必須要實在,如果你估得低一點不要緊,去了一個差不多的學校,你的成績可能在前面高很多,這也不吃虧,這就涉及到吃虧和討便宜的問題,他說報這個學校虧了,老想討點便宜,不要考慮這個事,報的學校稍微低了一點,不是壞事,這個學校進去分高在前面,成績排在前面,在班上始終在前面,你的感覺好,你的自信心就非常好,可以培養你的自信心,將來對你人生的發展各方面都非常有好處,舉個例子,湖北有個老師的親戚,清華是他自己考的,進去以后是什么感覺,原來在中學里是尖子生,自己了不起,覺得很好。一進到那里以后不夠了,他的分在底下,一看人家好多比他高幾十分多得是,智商都高,學習速度理解都很好,每次聽課、上課,老師給好學生上課很簡單,本來數學推五步,兩步就干下來,他很快就落下來,他每次在后面,每次覺得吃力,等他把作業做完,人家都做得快,第二天作業又過來了,第三天作業又上來了,他感覺下來非常不好,連滾帶爬,雖然四年大學讀完了,感覺不好,自信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干什么都不敢想,因為在這個環境中受到壓抑,對他以后人生路子沒有好處,結果畢業以后,人家有的出國,有的考研究生,有的找單位,幾年下來把他鬧得什么都不敢想,最后老老實實找點差點單位就工作了,工作以后發現其他人還是不如他,回過頭才明白過來,本來在清華環境中都是尖子生,過兩年考研究生還是走了。講這個的意思,考生和家長,你估分低了,報志愿低了,進去不一定是壞事,也許現在覺得吃虧了,過了幾年突然回過頭看,沒有吃虧,又走對了。所以誰也不可預料。剛才講的例子,一個是分低了進去感覺不一樣,一個是分高了進去感覺又不一樣,一個是對你的自信心是壓制,一個對你的自信心是提升,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心,什么都不敢干,本來有那個能力,什么也不敢干。
(責任編輯:伍鴻)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