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理綜:回歸課本抓重點合理安排樹信心
目前,高考復習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適當調整復習計劃和方法,明確方向,抓住重點,是奪取高考勝利的必要手段。理綜在高考實施中雖為一“科”,但卻占據了高考總分750分的40%,即300分,理綜發揮的好與差對高考成績尤顯重要。
合理安排,追求效率最大化
記者:所謂“成也理綜,敗也理綜!”高考即將來到,在最后階段,在理綜復習中應該如何合理安排時間,講究些什么科學方法呢?
趙明莊:理綜復習內容多,高考要求又非常高,而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50多天,切忌打亂仗。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5月20日前),每周完成“112”,即每周完成1套三科大綜合考試,1套學科內綜合訓練,2個對點對題型的小訓練。第二階段(5月20日后),可只安排一次理綜適應考試,其余時間還給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計劃的梳理考點、整理思路、歸納題型、總結考法、調整心態,積蓄精力。
從近幾年高考理綜試題看,不偏不怪,多為基礎題、中檔題,150分鐘要完成300分的試題,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考前的10多天少做題,更不能搞“題海”戰術,必須回歸課本,重視基礎,以不變應萬變,在主干知識、熱點考點、基本方法上下真功夫。(1)、印發09考點,逐一對照,該記得必須記住;(2)、老師編印主干知識提綱、基本題型的解題思路發給學生,讓他們去理解、去掌握、去消化;(3)、重視對錯題的梳理、歸納、整理,尤其是近期的模擬題的錯題更應重視;(4)、高度重視理綜實驗,三科的實驗是影響理綜得分的瓶頸,高考實驗題是“形在課本外,神在課本中”,只要把課本上的考點要求的學生實驗搞懂,就可以了。
規范訓練,以求失誤最小化
記者:有許多學習中考試中對有些題目并不是不會做,但由于解題過程不規范,得分受到很大影響,在平時的復習訓練中應如何應對,從而將失誤最小化呢?
周世福:解題有五個境界:懂、會、對、快、好。
懂——指對于題目的大體解答思路、方法做到心中有數,敢動筆做;
會——指題目的解答思路、方法較熟練,且能夠舉一反三,能解類似的題目;
對——指能規范表述,過程清晰,且能求出正確答案;快———指在規定的時間內,能正常完成整份試卷的解答;
好——指解答過程規范,表達簡練,書寫工整,結果正確。
有許多學生往往忽視“做對”與“做好”,覺得只要自己會做,到時細心一些就可以了。但從高考閱卷發現相當多的考生,雖然理解了題意,但由于解題過程不規范,得分受到很大的影響。有的考生公式寫了一大堆,就是與題目給定的條件聯系不上,不能得分;有的考生解答過程中沒有與依據對應的方程,僅是數字運算,雖然解答結果正確,但是得分也很少;有的考生字母書寫不規范,又沒有文字說明,讓人看不懂;有的角標標注混亂,字母大小寫混淆,引起解題過程中張冠李戴,結果錯誤等等。可見平時科學規范化訓練很重要。應該認識到,高考試題除計算題展示出具體解題過程外,其余的試題均是選擇填空的形式,答卷中反映的只是最終結果,解題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和錯誤,都導致完全丟分。即使是計算題,有過程,但結果錯誤得分往往也不高。也就是說,“會做”和“做對”是兩碼事,得分相差很大,對于很多考生來說,“如何做對”比“如何會做”可能更重要。復習過程中要大力加強計算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訓練。怎么做?一是意識上重視,動筆就要規范,杜絕做野題(只顧答案對,不寫解題過程),要有得分點意識;二是老師精心指導,嚴格要求;三是體會高考題的評分細則;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