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大學設招生名額應助推教育公平
作者:任為民
目前,各高校正陸續公布2009年高考招生計劃,上海、湖北、江蘇、浙江等地的多所部屬高校壓縮了本地招生名額。飽受爭議的重點高校生源“本地化”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以2005年為例,復旦大學本科招收上海本地生源比例達63.1%,中山大學本科招收廣東本地生源占62.4%,武漢大學的湖北生源超過了50%,南京大學的江蘇生源達到了40%……當時媒體在報道這一現象時,驚呼很多“全國名牌大學”有變成“地方名牌大學”的趨勢。今年復旦大學計劃招收的本地生源,比例由4年前的63.1%降到34%左右,其進步是明顯的。
全國重點大學,無論是其享受的政策待遇、資金支持,還是自身的辦學條件、學科力量等,都遠勝于其他高校。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重點大學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位于經濟較發達省份的重點大學為數較多,而且實力和名氣,也多強于西部省區的重點大學。這種巨大差別導致的教育不公現象,一直遭到社會議論。
重點大學在招生名額分配時的不公平做法,會使中西部省區的基礎教育陷入惡性循環,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越拉越大。作為全國重點高校,理應為彌合教育不公作貢獻,重點大學“去本地化”,將會助推教育公平逐步實現。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