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通知書須由掛號信送至本人 不允許代收
羅彩霞事件”中錄取通知書由他人代領,并非招生制度上有漏洞,而是在執行上缺乏嚴格規范產生漏洞———昨日,暨南大學招生辦主任莊友明對冒名頂替高考事件的第一反應是“匪夷所思”。
有著多年高校招生經驗的莊友明說,按照高考招生錄取正常程序,高校發出的錄取通知書必須是通過掛號信送至本人手中,不允許親友代收,也不可由親友到高校當面領取,如果一定要代領,必須有考生本人的委托書。該校以前曾有校職工子女考入本校,發放錄取通知書時,也要求一定用掛號信寄出。
對于“羅彩霞事件”,莊友明提出疑問:教育部于2003年開始網上招考,羅彩霞是2004年參加高考,考生錄取結果都可以在網上查詢,考生在錄取結束后為什么沒有查到?羅沒有被“二本”院校錄取,但她的分數已達到專科線,如果報考了專科院校,肯定能接到錄取通知書,如果當時沒有錄取通知書就應知道蹊蹺,考生若有意識去當地招辦查詢,冒名頂替事件會得到及時曝光。他提醒每一位正準備參加高考的學生,應該對高考招生錄取程序做些最基礎的了解。
此事發生之后,不少讀者對高考公平性提出了質疑。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教授張敏強認為,發生這樣的事件深層次原因還是在于人的道德水平,主事者對犯罪缺乏畏懼心,監守自盜也就不奇怪。張敏強說,任何制度都可能存在漏洞,事實上現在的高考招生錄取已經很嚴格了,這兩起事件的主事者在各個環節都能一路綠燈,一方面說明人的道德觀念渙散,另一方面也說明權力缺乏監督。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