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考前調節必做三件事
隨著高考的臨近,不少考生開始想起考后的安排了,容易分散注意力,建議考生在考前應集中心思,全力以赴迎考,不要想得太多。如果目標定位過高,就會為難以達到目標而增加考試焦慮;如果目標定位太低,又會影響潛能的發揮。要把自己的擔憂、焦慮傾訴給自己的好友、老師、父母等,一方面可以通過講述自己的壓力來與別人溝通;另一方面在講述的過程中,可能就會發現自己的擔憂和焦慮減輕很多,讓郁悶釋放出來,不要害怕求助于別人。
樹立信心是考試成功的基礎
信心是高考成功的基礎,對智力的發揮起調節作用。無論在考前和考中,考生都要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心情自然穩定,充滿信心。積極的自我想象能喚起人的良好情緒,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積極的內容,煥發良好的情緒,如“藍天白云下,坐在平坦綠茵上”,這樣會覺得安祥、寧靜與平和,或者不斷提醒自己:“我一定行,沒有必要緊張”、“我有實力”等。考試成功與否,由自己平時學習實力與高考時的心態決定,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影響考試的成績。考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家庭和社會對考生考試過分關注,都會使考生產生心理壓力。考生如能正確地對待外來的壓力,有助于自己輕裝上陣。考試是考生自己的事情,別人的意見、想法正確的就接受。別人盡管出于好心,但意見并不正確,也沒必要成為自己的心理負擔。
隨著高考的臨近,不少考生開始想起考后的安排了,容易分散注意力,建議考生在考前應集中心思,全力以赴迎考,不要想得太多。如果目標定位過高,就會為難以達到目標而增加考試焦慮;如果目標定位太低,又會影響潛能的發揮。要把自己的擔憂、焦慮傾訴給自己的好友、老師、父母等,一方面可以通過講述自己的壓力來與別人溝通;另一方面在講述的過程中,可能就會發現自己的擔憂和焦慮減輕很多,讓郁悶釋放出來,不要害怕求助于別人。但宣泄也要注意,不能完全把對問題的解決依賴于別人,這樣反而會削弱自己的斗志。戰略上藐視,指的是自己已經準備相當長的時間了,也經歷一模、二模,對考試也有一定的經驗,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在戰術上要重視高考,指的是對高考中的每一道題都要認真對待,分數是一分一分地取得的。謹慎、小心、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道題。
科學安排日常的學習和生活
心理學研究證明,早晨起床后半小時及晚上睡覺前半小時記憶效果最好。備考復習不在于做多少題,而在于是否熟練掌握解題方法,因為高考最終競爭的是中低檔題的得分率。所以最后一段時間,不應再做模擬題,應回過頭來把課本再看一遍,熟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果再做新穎題和難題,可能會動搖考生的自信心。
在有限的時間里,真正能抓上去的是薄弱科中有潛力的科目。所謂有潛力的科目指:成績相當的科目中投入時間相對較少的科目。此外,在考前考生應適當淡化復習效率周期長的科目(如語、數、外),而集中力量抓即時性強的科目和內容,如文科就要側重復習政治、歷史、地理,理科則重點記憶各種公式,熟練掌握所有公式。以正規考試的要求對待,從而不斷提高自己進入狀態的能力、策略與技巧。按照高考上午開始時間與下午開始時間復習功課,有助于進入高考狀態,對于考試臨場發揮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專家建議,應該從考試前一個月左右開始調節生物鐘,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間調整到與高考相一致的時間段。
注意調節和恢復精力和體力
長時間看書、復習,會造成大腦皮層和身體某一部位的疲勞,這就需要通過適當的活動、休息來調節和恢復。如進行10至20分鐘的體育鍛煉,再進行復習,學習效率便會明顯提高。但參加體育活動時,切忌劇烈運動,防止受傷。可因人而異,參加自己喜歡的文體活動,適度鍛煉,如選擇慢跑或散步、選擇做廣播體操、選擇簡單運動等。考前的飲食尤其重要。應該以考生喜歡的口味為主,根據均衡飲食、葷素搭配等原則調整。合理的食品搭配不僅能讓考生吃得香,而且還有助于他們的學習。最后一個月的睡眠時間也很有講究,不宜違背自然作息規律,睡足8個小時是必要的,不能太長也不能過短。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切忌“開夜車”,否則,大腦長期疲勞會導致反應、思維速度變慢、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缺乏睡眠比缺乏食物對人的精神狀態危害還大,致使考試期間不能正常發揮。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