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春秋高等教育“龍門”不再
2008-12-11 09:55:44 來源:
上世紀80年代:大學生像稀缺品
“上世紀80年代初,只要家里能出一個大學生,全家人甚至全村人的臉上都特有光,因為那時的父輩的許多人都把高考看做鯉魚躍龍門的唯一途徑。”家住海口海甸島的老陳回憶上世紀80年代初高考時感慨地說。
老陳說,他是1983年參加的高考,那時候高考是在7月中旬左右,當時他既激動又非常的緊張,一是因為自己向往被神話的大學生活,二是因為當時的大學生都被譽為文化人,受到很多人尊重。按照當時的想法,一旦考上,便是“人上人”,同時也可以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因為那時候大學有定向分配,所以工作什么的都不用愁。
令老陳倍感遺憾的是,那時候的高考競爭非常激烈,他連考兩次均沒有如愿考上大學。老陳說,相對于現在,那個年代高考錄取的比例和現在相比懸殊非常大,據教育部門統計1983年高考全國共有167萬人報考,錄取卻只有39萬人,可見高等教育的資源非常有限。所以,在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屬于“稀缺品”,非常搶手,一家出大學生親戚朋友都跟著沾光。
上世紀90年代:自考一樣是大學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一考定終身的神話逐漸被打破,而獲取“大學生”美譽的頭銜也不再局限于高考。1984年,我省首次舉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這是一種接受高等教育不需要通過入學考試,考生只需要按照專業計劃要求完成自主選擇專業的考試,便可獲得國家承認學歷的考試,但是當年開考的專業僅僅為漢語言文學和哲學。
經過不斷的完善和增加自學考試科目,如今開設的專業讓考生選取的余地更多了,也更加受益,剛從部隊退伍不久的小柴便是自學考試受益者中的一員。從小喜愛文學的小柴,自高中畢業后便到海南參軍。過著戎裝生活的他卻不曾忘記自己的文學夢,也希望自己能獲得高等教育文憑。因此,既能滿足他的專業喜好獲得國家承認學歷,又能讓他靈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自學考試成為他的首選。
最終,小柴在三亞報考了自學考試,選擇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經過這些年的堅持和努力,他還差一門課程便可通過漢語言文學專業考試,獲得主考學校海南師范大學的大專學歷。掩飾不住快樂的小柴稱,自學考試圓了他的大學夢,他還將繼續通過自學考試考取本科學歷。
如今:成人高考為在職人員充電
近年來,成人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以靈活多樣、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實用性強、以業余時間授課為主等特點,成為廣大在職從業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受到廣大在職從業人員的歡迎。據統計,我省共有20242名考生報名參加2008年全國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比去年增加1955人。
2002年畢業于海南農墾通什師范學校的姚小姐,畢業后曾在海口從事過會計、文員等工作,當時日子過得也算有滋有味,并未曾想過繼續深造。2005年初,去了深圳工作后,發現自己的中專學歷很難敲開理想工作的大門。后來,姚小姐2005年10月通過成人高考的方式,考取了深圳廣播電視大學的行政管理專業。姚小姐稱,社會的發展對學歷越來越高的要求曾令她非常苦惱,雖然她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辦法參加高考,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高考不再是獲得學歷認可的唯一途徑,成人高考日漸凸顯出的作用,不僅能讓她們這些已經工作的人再次回校充電,還能獲得國家認可的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