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拿什么來拯救你 我們的成人高考
2006-05-18 11:19:14 來源:光明日報
新聞分析
過去成人教育某種程度上是為高考落榜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生源緊張促使某些成人院校不惜通過縱容作弊方式吸引考生
教育部門應該負起責任,改變辦學思路,調整成人高等教育的布局
10月16日,272萬名考生結束了今年的成人高考。在這次考試還沒有結束時,就有作弊丑聞如影相隨。北京、黑龍江、吉林等地陸續傳出成人高考作弊事件。且這幾起作弊不是單人的、偶然的,而是有預謀有組織的集體作弊,場內場外都有人參加,一些高校成人學院的職員也卷入其中。難怪一個著名門戶網站教育欄目首頁這兩天掛著的大標題是:《成人高考——作弊最嚴重的災區》。
成人高考作弊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連續幾年都有此類丑聞曝出,只不過這幾年越來越多發,參與人員也更多,情節也更為惡劣而已。一旦等到公眾對成人高考作弊見怪不怪,集體作弊都沒有了新聞效應,那么就預示著這場全國性考試的信用徹底崩潰,沒有信用的考試自然沒有了權威性,也沒有了含金量。如果真的這樣,那就宣告成人高考乃至成人高等教育末日到了。
成人高考,確實到了該拯救的時候了,這幾乎是教育界人士的共識。可是如何自救?加強管理、嚴格紀律當然需要,但成人高考作弊行為今天泛濫到如此的地步,僅僅靠這種治標之策是遠遠不夠的。筆者以為應該認真分析我國成人教育的歷史及現狀,從整個成人教育體系上加以改革,才可能從根本上遏制成人高考作弊泛濫的趨勢。
成人高等教育的產生是我國高教發展特殊時期出現的一種新生事物。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國恢復高考制度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高等教育是稀缺資源,說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一點不假。龐大的考生數量和比例較低的錄取率之間的矛盾很難解決。這時候成人高等教育應運而生。成人高教從誕生第一天開始,就不是真正的“成人教育”,因為它不是為已經工作的成年人提供一個繼續教育的平臺,而更多是為普通高考落榜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即使參加成人高考的絕大部分是普通高考的失敗者,被成人院校錄取的考生依然質量有保障,競爭仍然相當激烈。這時候提供成人高等教育資源的院校還處在“賣方市場”。
可自從1998年普通高校擴招以來,成人高等教育風光不再。目前全國各類高校在校生達到1300多萬人,以前只能考進成人院校甚至成人院校都不能錄取的考生,現在可以光明正大地進普通高校,成人院校的生源開始枯竭了。此時,由于多年的運行,成人教育呈現了商業化、利益化趨勢,它要養活一大批機構和人員,它已成了許多普通高校重要的創收方式。繼續招生繼續收費已經成了一種欲罷不能的慣性。由于國家基本上不控制高校的成人招生指標,一些院校因此濫招搶招以牟取利益。因為生源緊張,一些成人院校只能不斷降低招生標準,一些地方甚至通過“放寬”考試環境,默許、縱容考生作弊,甚至提供從報名到作弊“一條龍”的服務來吸引考生。
此種以降低標準甚至默許舞弊的手段來招收學生,維持成人高等教育運轉的方式,顯然是以犧牲整個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和質量作代價的,是不折不扣的飲鴆止渴。這個淺顯的道理,從事成人高教的人士未必不明白。但在整個成人高等教育的“公共牧地”里,具體的成人院校只想到自己的局部利益,不惜損害整個公共牧地來自救,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此時誰有責任來救整個成人高等教育的“公共牧地”,以防止它的生態繼續惡化呢?顯然只能是教育行政部門。
教育行政部門有必要反思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辦學方式,那種簡單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必須舍棄。筆者認為,首先要改變成人院校的辦學思路,調整成人高等教育的布局,認真思考那些普通高校再維持一個龐大的成人教育學院是否必要,至少它們的成人院校招收的對象不應該以高考落榜生為主,而是要讓它回歸到真正的繼續教育。當然如此這般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改革肯定有各種阻力,但如果不希望看到成人高等教育最后死掉,非得有此壯士斷臂的勇氣不可。